國外網絡成癮的人群集中在20~30歲,中國卻集中在15~20歲;
國外網絡成癮的內容比較分散,而中國80%~90%集中在網絡游戲;
國外網絡成癮罕見極端事件,而中國人網癮的極端程度也超過國外。
日前,在中國心理學會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舉辦的“用心靈感受世界”公益講座上,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
當許多家長控訴“網絡害了孩子”時,
三大缺失,使網絡成為替代品
第一是“父親功能”的缺失。父親對于青春期的男孩來說是很重要的,父親往往代表著規則和秩序,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與父親的作用有很大關系。但是現在很多家庭中,父親的功能是缺失的,比如一些孩子父母離異了,孩子跟著媽媽生活;有的家庭雖然表面完整,但父親很少在家,他們總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;還有的父親為了生存與發展,不得不離開家庭,想盡責也盡不了。在傳統的大家庭時代,父親不在,還有爺爺和叔叔伯伯來代替父親發揮功能,而現代核心家庭卻找不到替代者,造成父親功能的缺失。這從某種角度上解釋了為什么網絡成癮的大多是男孩。
對中國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來說,第二個重大的缺失是游戲缺失。很多人以為,在中學階段孩子已經不需要游戲了。高文斌說,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戲,只不過他們需要社會角色更豐富的游戲,需要有象征意義的游戲幫助他們長大。現在中學體育活動不僅少,而且男生的活動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,其實男生是需要在游戲中有一定的肢體接觸,甚至肢體沖突的。當現實生活無法滿足時,他就去找替代品。網絡游戲很多都是戰斗游戲,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戀上。這也是為什么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以游戲為主的重要原因。
第三個缺失是同伴的缺失。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,同伴特別重要,沒有伙伴就不能從家庭走向社會。但是中國城市中大都是獨生子女,家庭內同伴為零。同時,現在很多孩子上學遠,又因為安全問題家長不得不接送,本來上學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,現在不可能了。而短短的課間時間,很難發展出高質量的同伴關系。新的城市社區,居民的異質性也不利于青少年發展同伴關系。當現實生活中同伴缺失時,網絡卻給青少年提供了機會。
在網絡中,有游戲,有同伴交往,又能獲得成就感,正好彌補了三個方面的缺失。
警惕從學習成癮到網絡成癮
第二類是高危人群。
第三類是網絡使用障礙者。這些人雖然上網時間很長,幾乎每天都要上網,但還能控制使用的極限度,比如考試前他會停止上網去學習。
第四類就是網絡成癮者。他們因為上網,社會功能嚴重受損,心理、身體都出現了問題。這些人大約只占2%,他們需要進行心理干預。
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【在線咨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