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的發型三年來一直沒變化,全然不似聯想并購IBM PC之后三年來的企業變局,F在的他已不再高度謹慎,可以非常自信地談聯想并購整合了。
“聯想的整合遠遠沒有完成,尤其是文化上的進一步適應與調整。”昨天,這位董事長在上海公開表示,目前聯想的整合動作已進入第三階段。
“第一個階段周期大約一年,就是要力求高度穩定!彼f,以往以小并大的案例,成功率僅在20%~30%之間,“很多第一年就失敗了,花了大價錢,最后隊伍散了,客戶沒了”。
他表示,第一年,聯想為保留住原IBM PC業務的客戶與員工,做了巨大犧牲,即“不惜犧牲了以前的發展速度、效率、降低成本的速度”,在IBM ThinkPad筆記本營銷上,延續了品牌、業務流程,并最大限度用了原銷售人馬。
這種犧牲直接導致聯想凈利潤率快速下降為1%~2%,而收購前,它一直穩定在4.5%~5%之間。楊元慶說,1%~2%的凈利潤率不是一個健康企業應有的水平。
“但我們不可能永遠穩定,否則就沒了動力。”他說,第二個階段即第二年,聯想的目標是,最大力度地調整與變革,很快實施了重組與裁員,大幅縮減了成本。他認為這是真正融合的開始,圍繞著組織、流程變革,聯想內部的碰撞多起來。其中文化取舍的矛盾尤為突出,并延續至今。
IBM歷史長、做事規范、制度與流程成熟,但決策緩慢。楊元慶認為不適合PC產業,“因為,這是賣新鮮水果的行業,必須根據市場變化,快速調整銷售與產品!倍`活、決策速度正是聯想的優勢。聯想全球消費類部門的獨立,更是加速了它不斷淡化IBM文化的速度。
聯想整合的第三階段則是文化融合階段!拔覀冃枰诳鐕鴪F隊中建立更多信任,讓其他文化理解這家源自中國的企業,當然,我們也會吸引本地具有國際視野、能力的人才。”他說。
楊元慶認為,所有整合過程,都要落實到具體業務層面。目前,它正忙于向海外移植聯想中國成熟的經驗模式,尤其是它的主要面向個人與家庭及中小企業用戶的交易型營銷模式,這一模式的基礎,是聯想諸多分銷渠道和零售網點的布局。
這與原IBM ThinkPad產品的定位形成了平衡,后者主要集中于商業用戶群。由于聯想自身Lenovo品牌在海外影響較弱,因此,今年初,聯想成立了由楊元慶本人直接負責的全球消費類事業部,主要面向海外市場。前不久,聯想副總裁劉軍已全權主持這一業務。
在楊元慶看來,消費類業務的獨立是聯想全球整合的驅動力。但它也帶來很多難題,比如它不能完全基于本土市場設計產品,而且,分銷渠道與零售勢必大幅提高成本。楊元慶坦承,費用會有增長,但利潤增長更快,而且,聯想消費類業務平臺基于中國市場,“在這里,一直控制得非常好!
相關報道:
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【在線咨詢】